掌握方法让亲子沟通变轻松

2013/12/19 11:12:46

亲子沟通,要先有理念,然后才有技巧,接着再去做,这样才是有效的。光有技术和方法,没有内心的理念,在做起来的时候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或者会常常徒劳无功。

  一、倾听:沟通过程中,说的很重要,但是听其实也很重要。

  --专注:

  有一个人生病了,一开始去的一个小门诊,还没等他说完,医生就很快的开了药给他,他很气愤,他想:我都没有说完,怎么就能给我开药了!然后又去了另外一家医院,结果医生也还是很快的就给他开了药。最后他去了一家大医院,医生从头到尾听他讲完,问他症状、心情怎么样,然后再给他开了和前面两个医院一样的药。可是他离开医院的时候,很开心的说,大医院就是不一样。特别满意的走了。

  一般人认为,沟通过程中,说的很重要,但是听其实也很重要。所以当孩子和家长说话的时候要懂得认真去听他说。倾听不会产生误解,还能满足自己的情绪。如果长时间孩子和家长说话的时候得不到足够的专注倾听,那么慢慢地孩子就会不愿意再说了。

  --回应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打架,将对方的眼镜打碎了,回到家后和妈妈说需要钱来赔偿,妈妈听了生气地训斥了孩子:就知道打架!你这回打坏人家的眼镜要我赔,下回你再打坏人家的眼睛还要我来赔吗?孩子没有再说什么,就哭着回房间了。其实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孩子班里有个小霸王,每天都欺负同学,这天小霸王欺负他,把他拽到角落里,要挟他给钱,他没有给,小霸王打了他一拳,然后他才回击,把小霸王的眼镜给打坏了。

  父母应该是针对不同事实来回应孩子的行为。上面的例子,针对孩子打架的事情原委,其实可以告诉孩子他很勇敢,但是可能回应的方式不对。然后引导孩子去思考 该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想当然的去训斥孩子。

  二、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感受孩子的感受

  一个住校生,因为一次在班里给手机充电,被老师发现后,将手机没收了。然后他每天都会去老师那里希望老师能把手机还给他。好多次之后,老师告诉他,手机早就给他妈妈拿回去了。他非常的生气,回到家之后,妈妈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中,主要是看在事情发生后,是先处理事情还是处理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是真实的,所以建议家长在事情发生后,先去处理孩子的情绪,即感受他的感受。等孩子平静下来了,再慢慢地去与孩子分析事情。这样的话,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了,也会觉得父母是了解自己的。这样以后有事情的时候也会愿意和父母交流。

  --积极正向的语言

  做一个小游戏,现在我对大家说:千万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吃着胡萝卜的小猫。请问这个时候大家头脑里出现的是什么景象?你们想的是什么?

  你会发现,这样越要自己不要想,却想的就是它。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懂得尽量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去表达。推荐一本书《吸引力法则》。自己的认识,会让行为朝认识的方向而走。例如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数学好、语文差。然后在同样面对一道相同难度的题目的时候,在数学这个学科上,他可能就会认为,我数学好,怎么能解不出来这题?然后就会去找资料,尝试解答。而对语文呢,会认为我语文不好,这样的肯定也做不出来,就算了。所以要给自己贴上好的"标签"。而父母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贴一些不好的标签,例如孩子笨、孩子不爱学习等等。

  --内疚疗法

  一个孩子本来在外地上学,但因为要在西昌考试,所以父母没有和他商量,早早就将他转学回西昌了,而孩子是想等考试的时候再回来。回西昌后,孩子不开心且不习惯这边的学习生活,到最后就反抗不学习了。父母很头疼,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突然间这样了。我给他们出了一个方法:让父亲每天跑个5000米,让孩子帮着数圈。孩子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开心兴奋,说老师你真好,出这样的好办法对付我爸爸,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多,孩子从一开始的兴奋,慢慢地开始觉得这样不太好,就说到,唉看我爸那么累,我还是学点吧。然后自己就开始学了。

  父母反省:"子不教,父之过"。很多父母都熟知这句话。但是,恰恰有很多父母忽视了这句话。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教育孩子如同在岔路众多的地方驾车,时常反省就像时常回头看看是否走错了路,这样才能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三、理解尊重,无条件接纳

  --"我是为你好!"很伤人

  一个游戏是这样的,以家庭为单位,将爸爸或妈妈的眼睛蒙起来,然后准备有很好吃的食物,这时候让孩子喂父母吃,比赛看哪一个家庭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吃的最多。孩子不断给父母喂。时间到了游戏结束后,大家分享感受,会发现尽管食物再好吃,吃的过多也是很难受的。

  所以当对方没有期待的时候,你还一味的给予,这个时候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家长们总会说到"我是为你好!"这样一句话,其实孩子也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体谅理解孩子的。

  --信心的建立

  孩子的自信有一部分源自于父母。如果他的父母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那么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例如,小区里面有很多老太太们会在跳舞,在从她们面前过去的时候,有的家长就很着急的让孩子快走快走,然后就走过去了。而如果家长能很有自信的话,就能很大方的带着孩子走过去。可能孩子并不能理解到什么是自信,但是这种自信的感觉会带给孩子。

  四、家庭会议:让彼此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平等的氛围。

  每周定一个时间,不要随便更改时间,准备好一些甜点、茶等等或者再准备些装饰,全家聚在一起,分享与探讨自己一周的想法或事情。这个过程中,是要彼此平等的,没有压力的,孩子说什么都不要要去批判他。要像个朋友似的给他建议。而反过来,孩子可能也会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许也能让自己豁然开朗。如果孩子有不愿意说的,家长也不要去强求。这是为了让彼此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平等的一个氛围。这样如果能很好的聊天,那么孩子也会愿意分享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