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文入情,打开心窗 ------小说阅读指导

2015/12/25 4:31:08

考点透视 1.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如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人物形象。如: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常见写法分析。如:对伏笔与悬念、过渡与照应、倒叙、插叙、对比与烘托,细节描写等手法在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的分析。文中修辞手法的判定与作用分析。小说中人称使用上的特点与好处。 4.评价、体验、感悟、启示。如: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何启发,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5.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语句分析其作用。如: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6.标题的含义。如:说说文章标题有何含义和作用。 7.领悟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中考真题在线----------------------------------------------------------------- (2014年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3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 分) 【得分分析】 考生答案一:“鞋”是小说的线索;小驴穿着它为奶奶找药。(得分:1分) 考生答案二:“鞋”将孙子小驴和奶奶串联起来,是联系祖孙的纽带;小说的故事围绕它展开。(得分:1分) 考生答案三:(1)“鞋”是小说的线索,文章用它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2)小驴穿着破旧的鞋在雪地里找药的情节描写,突出了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感情。(得分:2分) 【分析】前两位考生答案要点不全,没有从它与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的关系中综合分析;考生答案三要点全面,概括精准。 【名师提醒】全文的故事围绕小驴的鞋子展开:它引出奶奶做鞋和小驴找药,因此它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它串起的两个故事突出了祖孙俩相依为命的深情:小驴爱奶奶,奶奶疼孙子。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 ①“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得分分析】 考生答案一:这句话描写雪景,突出了冬天天气寒冷,小驴在这样的天气里为奶奶找药,很不容易。(得分:1分) 考生答案二:这句话描写了大雪封山后十分寒冷的天气,使得小驴上山为奶奶找药就格外感人。(得分:1分) 考生答案三: 交代了小驴为奶奶上山找药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氛围,表现了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草药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得分:2分) 【分析】前两位考生的答案或忽略了概括环境的特点,或漏掉了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考生答案三要点全面,分点分条陈述,思路清晰。 【名师提醒】题目指出这是环境描写,需概括环境的特点(大雪封山、十分寒冷),再分析其作用(对刻画小驴的形象和与上下文的关系,还可考虑它与情节发展或主题的关系)。 ②“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 颤抖”有何作用? 【得分分析】 考生答案一:奶奶年迈体衰,连给孙子脱鞋的力气都没有了。(得分:0分) 考生答案二:奶奶见孙子穿破鞋给自己找药,深受感动,以至于双手颤抖。(得分:0分) 考生答案三:这个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奶奶对小驴没有新鞋穿的痛心,表达了祖孙二人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得分:2分) 【分析】前两位考生想当然地答题,没有文本意识,不联系上下文分析奶奶的心理活动;考生答案三善于从深层涵义入手分析,扣住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名师提醒】“颤抖”是老人内心受到了震撼:老人家眼睛看不见了,但能感受得到小驴的冷,有对小驴的疼爱,有对无力照顾小驴的难受、痛心,有对小驴如此懂事的喜悦等等。 3.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 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3 分) 【得分分析】 考生答案一:原题好。用心去看问题,就能看得深远,体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得分:1分) 考生答案二:原题好。前者比后者生动形象。(得分:1分) 考生答案三:用“长在心上的眼睛”好,因为“心上”一词最集中、最具体的表现了奶奶的爱,形象生动,深化主题,而“ 奶奶的眼睛”则较为普通,既不形象,也没有文采。(得分:3分) 【分析】前两位考生的答案或忽略了题目本身的语言美,或漏掉了它与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关联,并且均没有涉及换后不好这一个得分点;考生答案三既回答了好在哪里,也回答了不好在什么地方。 【名师提醒】谈看法要先亮明观点,再略作阐释。既要说好在哪里,也要分析不好在什么地方。“心上”暗扣作品的主题,只要心心相印,瞎眼人也有眼睛。 4. 请你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2分) 【得分分析】 考生答案一:短信示例:人心都是肉长的,瞧瞧你们的孩子和父母,日子过得那个苦哦。小驴的父母,常回家看看吧。求你们了。 广告词示例:关爱留守儿童,让爱不留死角。(得分:1分) 考生答案二:短信示例:叔叔阿姨好,你们为了家庭的生活幸福,长年在外打工,的确不容易。但小驴年幼,奶奶多病,很需要你们的照顾,请你们平常多电话问候,逢年过节多回家看看,好吗? 广告词示例:关爱留守儿童,呵护祖国花朵,爸爸(妈妈),请别走得太远。(得分:2分) 【分析】考生答案一或不够真诚,或没有扣住题目要求,要点不全;考生答案二符合手机短信和公益广告语生动形象、简明的特点,又扣住了主题。 【名师提醒】短信既要体谅小驴父母的难处,但也要提醒他们多回家看看,至少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用语要真情,不要埋怨,要有称呼。广告词则要体现对小驴这样的留守儿童的关爱。都要主题鲜明,力求简明生动。 仿真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爱的归宿 (美国)格兰·格雷戈尔   邓笛(编译) 几年前,我们家养了一条名叫布罗的狗。为了能使它得到更好地照看,决定将它送人。 后来,我们打听到了这样的一个家庭:丈夫名叫弗朗克,是个居家男人;妻子名叫多娜,是名医生;他们的孩子非常思念他家那条已经逝去的狗。 我与多娜取得了联系。多娜非常高兴地说,她家的地址是亚当斯大街412号,她的丈夫弗朗克第二天全天在家,她家最近修屋顶,院子里有一把梯子,十分显眼。 第二天,在我们恋恋不舍地送别下,我的丈夫将布罗抱上了车。丈夫很快就看到了一块写着“412”的门牌以及院子里的一把梯子。丈夫敲了两次门,都没有人。这时隔壁一户人家有个男的走了出来,问:“你找谁?” 我的丈夫答道:“弗朗克。” “哦,弗朗克去医院了。”那人说,“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 或许是他显出了焦虑,那个邻居问道:“有什么事吗?” 我的丈夫将情况告诉了他。他答应帮忙,临时收留布罗,直到弗朗克从医院回来。 第三天和第四天是周末。星期一上班后,同事问我:“是不是你改变主意,不打算将狗送给别人了?” 我很吃惊,说:“没有。怎么啦?” “多娜告诉我,你们没有将狗送过去,他们因此猜想是你们在与狗分别时又舍不得了。” 我打电话给多娜,告诉她狗被寄放在她邻居家里。 “星期五那天,弗朗克整天在家,哪里也没有去!”她说,“而且也没有从邻居中听说狗的消息。” 这就很奇怪了。我们决定开车去看一看。结果发现,是我丈夫走错了,他拐到了另一条街的412号,至于那把梯子,是因为前不久刮大风,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把梯子,修理屋顶用的。巧的是,那家人的男主人居然也叫弗朗克。 我和丈夫都很想知道布罗的情况怎么样了,赶忙去了寄存它的那户人家。门敲响后,那个人走了出来。那个人听了我们的来意之后,脸色立即变了,好似笼上了一层灰色的阴云。 “怎么了?”我问,“小狗还好吗?” “哦,小狗很好,我想,会非常非常好。只是……呃……我希望你们别把它要回去。”他神色凝重地说。 看到我们不解的眼神,他继续说道:“星期五,你送来小狗时,我的邻居弗朗克正在医院里。前一天他在院子里忙碌时突然感到心口剧痛。弗朗克回不来了,他在星期五晚上死于心脏病。昨天,我去他们家送狗了,开门的是他们家的大女儿,当听说这只狗是他父亲要的,她非常惊讶,她紧紧地搂住了小狗,将脸埋在它的身上,大声地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站起身,对我表示感谢。她说这只狗对她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她将有一只她父亲的狗。” 我转身对丈夫说:“我们不能将狗要回去。” 那个人赞同地点点头:“常言道,物有所归,我想这只狗已经有了最好的归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2期,有删改) 1.请用简练的语言分条概括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那个人听了我们的来意之后,脸色立即变了,好似笼上了一层灰色的阴云。(加点词“笼”能否替换为“抹”等?) (2)她非常惊讶,她紧紧地搂住了小狗,将脸埋在它的身上,大声地哭了起来。(她当时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3.文三多次出现门牌号和梯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作者为何说“这只狗已经有了最好的归宿”?你是如何理解文章题目“爱的归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