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

2016/1/3 0:35:25

 摘 要:古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三、四十首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古诗。怎样用好古诗文本?除了传统的诵读、理解、背诵,还可以做些什么?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不仅要解读文本内容,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还要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不仅要感悟文本内容,还要注意领会文本的形式,使学生文意兼得,学会表达。
  关键词:诵读 品读 情境 表达
  一、诵读古诗,立足观察,领悟表达须有序
  在学生习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叙述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究其原因是缺乏应有的观察能力,而造成言而无序,没有条理。观察时有顺序,写作才有条理。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题西林壁》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就是观察。我们反复诵读这两句诗,可以发现它正是讲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横、侧、远、近、高、低”,这就是观察的顺序。“各不同”是变幻多姿的庐山的特点。观察要抓住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像什么,避免“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还要解决观察点的问题。“身在庐山中”自然“不识庐山”,而观察就是要“识得庐山真面目”。教学这首古诗,我们要立足于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懂得观察时有顺序,写作才有条理;观察时抓特点,写作才能具体。做到有序表达,这是写作的根本要求。
  二、品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词语的精妙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写作目标分别规定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三个目标中共有一个关键词“想象”,可见想象与表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古代诗歌中存在奇丽想象的诗句比比皆是,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引领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表达,体会词语的精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极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想象的佳句,“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在欣赏古诗的时候,充分理解其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再安排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将想象落实到学生表达上。
    三、赏析古诗,发散思维,再现古诗的情境
  形象性是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思维的形象性是指思维通过形象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教学时让同学熟读后看图,交流诗的大意。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古诗的大意,但诗中美好的意境却还没有领略到。继续让同学看图想象,我们通过思维可以得到怎样的情境呢?你一言,我一语。同学们把春天的景色描绘得美妙绝伦,儿童追蝴蝶的情景也是生动有趣。一位学生写到:“深长的小路,蜿蜒曲折;乡村的篱笆,稀稀疏疏。青青的瓦,雪白的墙,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在阳光下灿烂微笑。美丽的乡村,总是那么迷人。现在还是春天,碧蓝的天空中总少不了鸟儿的光临。瞧,那花已凋落,绿叶还小的大树,还未形成一把绿伞。就连小蝴蝶也陶醉了,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好美的蝴蝶啊!’小朋友们看见它了,连忙去追赶它。这下黄蝴蝶又与孩子们玩捉迷藏了。它一会儿躲到树头,一会儿又落到篱笆上,可糟糕的是,无论如何,它都逃不过孩子们的双眼。哎,有了!它一头扎进了菜花丛中,顿时,也成了一朵在灿烂阳光下盛开的菜花。这下孩子们全傻眼了。蝴蝶哪儿去了?他们东找西寻,可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诗情画意构图,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也是一首形象性很强的古诗。游园未遇主人,“小扣柴扉久不开”。如果正逢主人在家,且主人欣然应允,得以入园观景,呈现在诗人眼前的会是一番什么景色?要求同学以《游园》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抓住重点景物写具体。这样既巩固了写作知识,又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诗人以“一枝红杏出墙来”而领略“满园春色”,以一斑而窥全豹,实在是生花妙笔。我们能否用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写一篇练笔?这样的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在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技能。
  四、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激起表达的兴趣
  小学教材的古诗课例中大多配有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将插图作为一个课内素材,引领学生捕捉插图中的动态点,想象画面的拓展空间,既而进行有目的的写作。如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全文只有20个字,生动地再现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一问一答,完整连贯,一气呵成,学生很快就会读,而且能轻松说出它的意思。然而诗歌还透过有限的文字,向我们暗示了诗人在整个寻访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诗中的“松、云”等景色看似无心之笔,其实寓意深刻,诗歌中很多内容都隐隐约约,含在浅白的文字中间,这就留给我们广阔的品味想象的空间。把握住诗人、童子两个意象及问答的言语方式,再细看插图,边看边展开想象,诗人如何问的,童子怎样答的,体悟出诗人心情的变化,品味出其中真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编一编或演一演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愿意将诗歌由简单的二十字成倍扩大为几百字的文字,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和丰富的想象,诗歌在他们笔下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