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激情与思想

2012/6/4 16:16:04

 

追求激情与思想

-------在市2009年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中的讲课稿

尊敬的教科所领导,尊敬的在座的为今天的雅安教育建设做出了优异成绩的同仁们,尊敬的在座的承载着明天我市教育希望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十天前,骆所长要我给各位青年朋友谈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实践,谈我的成长经历,当时,我倍感压力;现在,我更感惶恐:我除了感叹永远挥之不去的那个时代的教育的落后和贫穷在我的心灵打下的深深烙印,实在是头脑空白,无话可说;我除了有一般教师的平凡与普通,实在是没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更主要的是,我除了有疲于应付相关工作的一些简单经历,实在是缺乏当代教师应有的理论建树,很平庸的。至于成长,那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它本身就意味着清涩,挥不去,抹不掉,它涉及到环境、文化等诸多因素。

一、启程----自发追求

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只要自强不息,只要奋力拼搏,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工作,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彰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0年,为了让政治失意的父亲为女儿未来担忧的心能放下,为了跳出农门告别贫穷与落后,16岁的我在所谓的高中毕业后走出石棉偏远的美罗山村走进了雅安师范学校。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被石棉县教育局分配到离县城有半小时车程的安顺场小河坝中学工作(当年我是师范生分得最好的之一)。当时学校需要一位语文教师,校长就直接指定我上初一语文并当班主任(我当时在师范校学的是普师,学的科目多,成绩优异)在那里,我一干就是7年,既教语文,还兼任过生物、地理、历史、美术等科的教学工作;还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时还被乡政府叫去作宣传工作。面对所有工作,为了生存,为了成长,我是怀积极的心态拥抱工作,用执着的精神追寻目标,让锲而不舍的行动铸就习惯。其间的经历成为我今后发展不可或缺的财富。

    (一)靠“韧”劲学习

小时候没有条件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无论工作怎么忙,我都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成为了我那12平米的寝室的主要财物。《读者》《人民教育》《童话报》等报纸杂志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侣。从21岁到26岁我利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川师大五年制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函授的学习。记得刚工作的那9年,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操然后就是朗读经典名篇1小时,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自学相关课程,编写复习题,常学到深夜。几年来,我记下了5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3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为能胜任初中语文教学作了厚基工作,也为今天的发展做了积淀。

(二)靠“闯”劲实践 

日积月累,书读得多了,听得也多了,我越来越感悟到: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有领导、内行指导的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快车道。于是我找到校长要求上公开课。工作了20多年的赵校长,从没有见过自己争取上公开课的教师。他告诉我,要先在年级内练练,然后再说。于是我主动请年级内的老师听我的课,帮助我,我三天两头请领导校长听我的课,每一次接受行家评课,我都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上节课里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第一条……第二条……”有时,我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回家细听,把发现的问题记在心里,争取在下堂课改进。在那教研气氛并不浓厚的单设初中,差不多每期就我将公开课承担了。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我总是要求自己的课堂讲究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感染、真诚的师生交流。当班主任,我带的班主动承担了一些特殊时间和特定意义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既让我过得充实,更提升了我班主任工作及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能力。靠闯劲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入轨(三)靠“恒”劲积累

不断的积累已经成为我的自觉行为。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教育心得,哪怕是几十个字也赶紧记下来。听课后都给教师交流,努力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策略给够。每年要听500多节课,有时还跨学科听。其中的收获和思考,就诉诸于文章,有时还与相关老师交流。这种交流的方法让自己有了一些感触和思考,使我在和老师们的对话过程中彼此了解,共同鼓励,一起成长。靠恒劲积累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今天的教育教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跋涉----自觉尝试

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奠基,这是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19918月底,我被石棉县教育局没商量的调到石棉中学任教高中语文,19938月底,我被调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办学声誉的雅安中学,深感到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压力的增大。从此,我踏上了语文教育的漫漫征途,也开始了艰苦的跋涉

(一)超越教材

过去我教初中语文,大多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尤其是高中。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认真时间超越教材。

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大胆地对高中旧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展渠道还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向积累内容的纵深递进,我尝试了语文学习值日生制---高一时,班上学生每天一人在黑板上给大家写一个成语,写一条名言警句,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高二时,值日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条名言警句,写一首唐代近体诗,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高三时,值日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两个成语,语文课前三分钟給班上同学赏析并推介一首唐宋诗歌(重在律诗、绝句)。三年中,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首诗歌,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更重要的是,我指导学生将读书的视野从课文生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课堂上,要学生给作品对话,体味作品的主题;要学生给作者对话,感受作者的情感;给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认识生活的真谛。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语文知识,为高考作了大量的积淀,而且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举在诗歌单元加进《春江花月夜》作阐释)

对于课本中的练习题,我也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取舍、补充,努力做到练有针对性,学有目的性。积淀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曾记得一位学生在考试发挥失常后填了一首词---《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春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试想,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这还是了不起的创造!

我的课,我追求设计的精巧、教师语言的声情并茂,我用诗意的语文,时时去拨动学生诗的琴弦,用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使其成为学生的永恒资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首先是“钻入教材”,它是基础;接着“跳出教材”,这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不但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们自豪,中华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可我们却痛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人文素养越来越单薄。我,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学生们阅读背诵的“关键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培养起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即使就是眼前的急功近利的高考也无法应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你,由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师来搭建。我积极实践着。

(二)超越课堂

我从事的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学好语文不仅在课堂,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所以,我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

因此,我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教学中,我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观看电视台举办的大专辩论赛、演讲比赛、央视新年诗会,口头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我还经常和学生看焦点访谈,进行热点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设置了记者组、创意组、管理组,既给学生学习语文搭建舞台,也让学生用所学提升自我展现集体。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学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杂志,迄今已编有《我们的成长文集》《我们的生活》《诗画文集》《读懂父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认。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教育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我安排时间,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用书信的形式开展的心灵对话活动,请雅安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回来作“回首高中”的报告,到川农大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封封故事真实、感情真挚的家长来信,一场场生动感人、激情洋溢的演说,从《不堪回首的文革》到《孩子,我正在看着你们呢》,从《莘莘学子话艰辛》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故事》,……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父子隔阂……同学们觉得来信的家长虽然是事业的强者,人生的英雄,但又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不像电影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遥远,而恰恰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一封封学生的《望星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永恒的伴侣》等回信,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传到家长的手里。且不说学生怎样情动辞发,妙笔生花,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单就精神世界的启迪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和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提出希望,有的提出建议,有的赞叹不止。冷梁的妈妈读着那些理解、支持、鼓励的信不知哭了多少回。张一扬的爸爸一篇一篇回味着孩子给他的回信,并利用双休日把亲戚的孩子叫到家里,把回信当做教材教育孩子们……最后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生自发编辑一本集子----《读懂父母》。我相信,这份精神礼物将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丰碑。

我在教雅安中学高2001级实验班时,还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72个学生借半期考试的总结之机用书信的形式进行心灵对白。我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从发生的小故事角度切入,对他们叙说。从写给张谢的《多想聆听你优美的声音》到写给黄杰的《努力吧,石头会变成钻石》;从写给张欣欣的《擦干眼泪你会变得更美丽》到写给穆尚敏的《你拥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以自己的爱回报了我的爱----从卢登全的《让生命闪光》到潘昊的《点亮一盏心灯》,从张伟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车黎明的《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封封纯真、感动、感激,甚至提建议和意见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所有的感觉都沉淀成一句话:“当老师,值!”

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这样的语文学习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超越教师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我探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我引导学生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这一工作,从起始年级到毕业班,贯彻始终,常抓不懈

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我的语文的教学就是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首先,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所以,我实施的是鼓励教育,这种方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其次,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我们的工作就是追求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就是在谱写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举教学《雷雨》作阐述)

可见,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所以,我在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为生命奠基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凭着全心全力的探索付出----天道酬勤,我登上了事业的一个台阶。1999年在四川省班集体建设研讨会上执教的主题班会《爱是阳光》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当时的市长胡志康、教委主任马作详还亲切接见了我,指示我大胆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安排,雅安市教委授予我组织活动特等奖。我的2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8岁评为高级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走向了成熟且有了较大的突破。

理想的风筝飞得高远,是由于实践的线索柔韧。因此,教师专业探索表现在“思想的技术”也好,“技术的思想”也罢,都必须是“紧贴地面而行”。与其描述千万遍花儿的美,不如让自己一瓣一瓣地开放。

三、探索----自悟提升

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2000年,我迎来了新课程的实施,面对挑战,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积极让自己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我在教育教学中,利用新教材,逐步尝试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对教师这个职业加以新的认识,让教师高尚的精神生活带来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的创造,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

2004年至今,我被评为雅安市高中语文第一、第二届学科带头人,指导年轻教师、在校上示范课、送教下县、雅安市高考语文研究等工作又给我本就不轻松的工作增添了砝码。通过一次次经历观念的洗礼,理念的撞击,实践的研讨,短短几年里,我的教育生命再一次注入了成长的活力,获得了提升,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

(一)为学生做教师

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教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师的意义在于学生,教师的身份可以通过学生来认知。回顾我的成长,我的价值是学生帮我体现的,我的身份是学生帮我证明的。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名师”必然有名学生,而且名师往往因为学生而成名,名师的身份是通过名学生来认定的。孔子的言论就是其名学生们记录编辑的,由此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典;同样,苏格拉底之所以名垂青史,与其大名鼎鼎的学生柏拉图与色诺分是分不开的,否则极有可能淹没在众多无名无姓的古希腊智者”之中了……这样的故事一直绵延到当代。因此,古往今来的真正名师都用自己的行为阐述这样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孔子因材施教;“为了每一个学生”,苏格拉底采用了“产婆术”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蔡元培兼容并包……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赶上了一个功利化、工具化的世界,不仅仅学生被异化为工具,教师、学校也是工具。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名利的工具,也是学校名利的工具;教师不仅是自己名利的工具,还是评选示范学校甚至地方升学率的工具;学校是政府政绩的工具,也是振兴地方教育的依据。学生成为工具,学生的一切言行服从教学的表面效果,与此同时,教师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教学越来越没有人情味,只有标准味,上课都是一个样;而在各科教师的眼里,往往学科知识又是最重要的,学生又往往沦落为知识的工具。当学生的身份异化为分数、知识的工具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也决定了教师的身份,这一身份成为了一个付出标准化劳动以获得名利的工具,工作与生活彻底地剥离,教师的信仰、美好的理想、独特的个性、文化追求、个体的生命体验都在工具世界里逐渐消退、丧失。透过学生的身份,我知道教师已经不是“人师”了。教师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生命发展的引路人的功能也将丧失殆尽,因此,学生也有足够的理由不再崇敬教师,社会也有足够的理由不再尊重教师。因为教师的身份已经异化为“分数师”、“利益师”。因此,我反对以赚取学生利润为目的的教育产业化,因为这违背了教育的本义;我反对从标准或结果出发评价教育教学,因为这使教师异化为了一个机械化的怪物。

当然,我也不是说教育就不讲分数,不计名利,而是说要把这一切建立在以完整的人为本的教育的基础上。从管理上来说,把名利等作为激励强化的手段,但不能“强化激励”错了方向;从观念上说,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基本方式的教学,真正吸纳18世纪卢梭的“在自然中学”、杜威的“在活动中学”,19世纪的福禄贝尔的“及早引导孩子思索”,20世纪布鲁纳的“注重基本原理、概念、规律性”等诸多教育大师的理论精华,革新师生关心,不再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而是使人类与升俱来的能力得以成长,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所担当的,而不是每一个人都两手一摊,大环境如此,我奈何?

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人,那么教师的意义就在于学生,名、利、分数、知识等顶多只能成为教育过程的副产品而已。只有把学生当作学生,教师才能是真正的教师。

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有怎样的师生关心就有怎样的教育。在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当今社会,我把师生关系理解成: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我认为,在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当我们走向平等的时候,教师也越来越从外部权威走向内部的权威,教师应该成为一位有吸引力或有魅力的。魅力来自于德行令学生尊敬,生活方式令学生向往。教学实践中,我心中有学生、凡事有责任心的德行受到了学生的尊重,积极向上、心田洒满阳光的生活态度是受学生向往的,随机应变、聪明的智慧让学生惊叹,用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和饱满的激情让学生能感受到我的真、善、美,用注重细节、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行动让他们能真切地体会到我对他们的成长真真切切的帮助。工作中,我不断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唤醒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爱。使自己的教育更有德育性,更有品位,自己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也获得了真正的专业幸福。

那么教师为什么要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呢?

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先化人而后化物,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世界迅速普及。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众所周知,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就将教育定义为服务。不仅是服务行业,实际上第一、第二产业等各个领域,无不越来越彰显着服务精神,因为服务精神是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内在要求与具体体现。教师为学生成长服务不仅是一个必然的职业要求,还是教育对这个时代应该作出的回答。

二是教育学的内在要求。教育是什么?尽管答案多种多样,但没有一个答案会否定,教育是一种人格对一种人格的影响,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滋养,一颗心灵对一颗心灵的启迪。我们常说的信任培育信任,宽容培育宽容,友爱培养友爱,严格培养严格等,同样,反过来,残忍塑造残忍,狡猾塑造狡猾,谎言塑造谎言。事实上所有好的教育都必然要求,教师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方便学生学习、方便学生成长。”为学生成长服务也就是教育的内在要求。

三是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发展的前提就是学生(家长)愿意选择学校,依赖的是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有一份资料,是关于为什么企业会失去顾客的一个调查,调查显示,1﹪的顾客因病或死亡而离开,3﹪的顾客搬家,4﹪的顾客改变了偏好,5﹪的顾客听从了朋友的劝说,9﹪的顾客购买了更便宜的服务,10﹪的顾客习惯性地抱怨,68﹪的顾客是因为服务者和企业对他们的需求漠不关心。这个调查告诉我们,要想有更多的孩子来学校读书,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感觉到教师和学校对他们需求非常关心,然后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学生与家长最需求什么,当然是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教会孩子做人,教给孩子知识。

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成长服务首先就是一种道德实践,其内在要求就是与人方便、与人成长方便,所谓“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董仲舒)教师要关心孩子的每一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所有各方面的和谐,最为重要还要在此基础上解读每个学生成长需求,无疑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为学生会成长服务,教师不仅有高超的解读学生的能力,更要有及时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能力,能够针对每一种情况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地对待每个学生并且能够行为灵活地应对具体情况与问题,实际就是教育智慧。再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一旦确立了服务意识,并努力改善服务时,师生关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就会喜欢你,家长就会满意,并通过人际关系的改善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动力。

1、          为学习者的成长行方便

没有学习需求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

第一、             重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只追求视觉效果的“不简单”我们的环境布置,我们的一些活动,我们的一些课程设置,是否咨询我们的学生的意见,让我们的教育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教育就是一种唤醒,我门要唤醒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求;教育也是一种呵护,我们要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多设置服务型课堂。服务型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简单一点就是方便学习者的课堂。这样的一种“方便”是一种行为的示范,也是一种学生德性成长的引领。教育本来就是谋求幸福之学,引领高尚之学。因此,学校应该是“首善之区”,我们必须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为别人服务。

2、    眼睛看着学生

眼睛看着学生,意味着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倾听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一个道德修炼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哲学建构的过程.

(二)为家长做教师

1、  满足家长的合理期望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教师的行为要讲法律、讲道德、讲专业,要符合普遍的价值取向,你才会被更多的人需要,你的价值才有可能更大;如果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基本的价值取向,你有可能被个别人需要但会被更多人不屑。

2、  学会与家长沟通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

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很容易倒塌下来。”事实上,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学校、家长、社会。在这三方面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制定的优秀教师知识和技能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优秀教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并且协同作战。工作中,我针对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差异、成绩差异,我与家长约谈讲究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

(1)           做好充分准备

(2)           营造宽松的气氛

(3)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4)           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5)           谈学生的问题时一定讲究方式

(6)           交谈时不谈及别的孩子

(7)           交谈完了要总结

约谈还是家长会等沟通的背后,都要体现专业化的思想,我要遵循的原则是:A、教师与家长沟通是要尽量把问题归因为自己B、实事求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基本原则C、无论是谈话还是教育计划本身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我认为教师为家长服务要讲究迅捷、高效、愉悦,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表现为更主动,更方便家长。我的沟通方式:

(!)面谈

(2)书信

(3)电话短信

总之,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知识,要掌握丰富的沟通技巧以及拥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且有良好的交往心态。面对家长各不相同的教育理解,教师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自己的应答

(1)    有国际视野,尊重多元文化。加强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事业下的教育,要跳出教育看教育,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汲取营养尝试从多个角度理解教育、理解课程,从而真正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真正实现自身价值。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

(2)    要确立以个体生命为基础的教育观。教育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相关的设计尽量照顾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设计发展目标、设计作业、设计活动,以满足不同家长、不同学生的需求。

(3)    要有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有努力进取的精神,紧贴地面,放眼社会,不忘责任,积极思考,做一个教育实践的真正主人,成为自己时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三)追求有价值的分数

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始终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分数,因为分数是家长衡量教师教育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实分数,也一直是学生、老师、家长、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说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却办成了应试教育,这样的教育拼命追求分数,大大影响了几代人的素质的提升,严重影响了国家与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追求有价值的分数(分数来路正,是合乎法律法规的;“绿色环保”,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本要低”,学生以及家长等所花的时间和负担要是最经济、最科学的。)

追求有价值的分数意味着这是全面发展的分数。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不是甄别淘汰式的,而是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我们也必须实施三维整体达成的教学。

追求有价值的分数意味着这是自由发展的分数。自由发展首先是独立发展、自主发展,唯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独立自主学习为基础也以此为目的,我们教育教学的支点应从教学结论、知识走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应充分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我们教育教学的起点应从每个学生的需求出发,应从关注怎样教走向充分考虑学生怎样学。因为只有自由发展的分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分数,只有自由发展的分数才是全面和谐的分数。(针对目前小学、初中课改的状况来谈)

追求有价值的分数意味着这是充分发展的分数。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有公民一般素养,又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这样的分数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时空,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教育教学过程。

上述“三个发展”实质就是马克思论述的人的发展,马克思主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不仅这三个发展是和谐统一的,而且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换句话说,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当然制约着社会发展。追求有价值的分数,既是教师的义务,也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权利。

 四、反思----自省常新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共勉。

1.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2.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多读教育理论名著,多读人为经典著作。

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写教学反思。

5.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张扬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9.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虽然从教27年,但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志的关怀,领导的指引;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本生命做教师----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最后,敬请各位对我今天所谈作批评,拜托各位对我的教育教学作指导,诚谢各位的支持。让我们共同谱写雅安教育的动人乐章!(200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