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7日

2013/3/27 15:12:59

 

【转载】 让讲评课成为写作的加油站

                                 ──对小学作文讲评课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作前指导、作后批改和改后讲评三个环节。相对而言,“改后讲评”环节难度最大,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作文讲评课我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本文试图从这一环节入手作一点思考。

  一、作文讲评须注重时效性

习作刚完成之时,学生还处于兴奋状态,对教师的评价心怀期待。只有趁热打铁进行作文讲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间隔的时间久了,先前的兴奋就会变成抑制,讲评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老师一天批几篇文章,标点、病字、病句一个不放过,眉批、评语认认真真。四五十篇作文要批一两个星期,那时再来讲评作文,学生的写作热情早已过去,有的学生甚至连自己的习作写什么都模糊不清了,讲评时师生的信息就不可能产生互动,其效果就可想而知。有的老师因此断定“作文讲评没有多大意义”,从而忽视作文讲评。这样的做法当然是消极的,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作文批改应速战速决,以求讲评的时效。

为缩短批改时间,可采取如下做法:

1.批改的形式按习作要求和学生作文的状况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浏览式的粗批、快批;选取小组精批,其余略批;按学生水平的不同有选择的详批与略批等等。

2.批改时多写概要性评语,少作具体性修改,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有代表性的地方或独特之处做点笔记,便于讲评时直观具体,有针对性。

关于批改,我很欣赏袁薇子老前辈的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检查了重点加批语,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改动越多,学生的受挫心里越强。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作文讲评应以鼓励为主

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爱写作文还是怕写作文,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老师(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专家)有所期待,期待老师能给以肯定性的评价。如果这种愿望不断得到实现,那么,怕写作文的会变得爱写作文,爱写作文的会盼着写作文。

因此,老师要摆正作文要求的标准。习作,习作,就是“学习”写作。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有一双多层次的慧眼。值得肯定的可以是通篇的美文,也可以是局部的闪光点。大到审题、立意、构思,小到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尽量做到讲评面广,讲评量大,努力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次讲评做不到,可以在下次讲评时照顾到;课内时间不允许,可以放在课外展示。开辟于教室壁角的“佳作园”、“展示台”都可以成为讲评课延伸的平台。我在实际教学的做法是这样的:审题仔细、构思新颖、观点独到、情节巧妙、结构严谨、情感细腻的好习作,我让学生誊抄后张贴在“佳作园”;精彩的片断、优美的句子、使用独特的好词,我让学生摘抄后张贴在“展示台”。事实证明,学生对“佳作园”、“展示台”有极高的关注度和极大的阅读热情。

任何一个学生,即使作文能力最差的学生、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非常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当这种期待得到满足时,就能推动他下一次乃至以后的写作。余亚楠在我五年级接班时是位一听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的女生,但她情感细腻,在随笔中常常有独特之处,因而被当作范例讲评,或张贴在展示台中。渐渐的,她爱上了写作,她的作文相继被张贴在“佳作园”中,被推荐参加校、区征文比赛,也屡次获奖,去年小学毕业前夕又荣获区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

  三、作文讲评应教会学生“自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也从中领悟到了其中之含意:学生“自能作文”的第一步是“自读作文”。

作文讲评时,将批改时选取的优秀习作、精彩的语段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同学读,或让作者自己读。要求大声地读,声情并茂地读。读他人的作文,由于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明显增强,他们会以审视和品评的眼光读同伴的习作,同时下意识地会与自己的习作比较。如果是自己的作文,通过老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加上自己的朗读,学生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与进步,为此而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样的朗读之后,老师再相机作些直观具体的讲评,学生不仅会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等多方面、多层次有所领悟,而且会产生新的写作冲动。“我要写得更好”,这样的念头将促使学生不断地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中的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范围由工具性的优秀作文选逐渐扩展到名家名篇。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感悟更多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滋养他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会写得更好”,如此的信心则会驱使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练笔,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在写作中放飞充满童真的心灵,涂抹多彩的世界。在学校历年举行的现场作文比赛中,我所任教的学生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良好的语文功底,而且极具个性化,几乎包揽了一等奖,近三年就有四人在区现场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区、市征文比赛获奖更是频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这一切源自于学生会“读”作文。

  四、作文讲评应教会学生“自改”

作文讲评是本次习作的总结,更是下次习作的开启。就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而言,它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作文讲评应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和抽象的纸上谈兵,避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狭隘的、情绪化的视角品评学生的习作。否则,这样的讲评课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既不入耳,更不入心。

成功的习作讲评应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同学习作的精彩之处,感悟自己习作中的得与失,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的技能与技巧,感悟作文乃至做人的道理。作文讲评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上文说作文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作前指导、作后批改和改后讲评三个环节,但如再有后续跟进的“评后改写”环节,那就更为圆满了。如何吸引学生参与作文的品评,如何吸引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教给我们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和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可操作的片段,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与改相结合。例如,陆前同学的习作《这爱,让我不胜其烦》,文中讲到爷爷过度的呵护带给他的种种难堪。他爷爷是我们班放学队伍中特殊的一员,每天放学时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见到我们班的队伍就紧跟在陆前同学身边。我意识到这是教学的极佳资源,即以此为主题上了一节讲评课。课堂上,采用集体会诊的形式,通过大家细致的回忆,把陆前同学与爷爷那一幕幕“猫捉老鼠”的镜头搬到了“眼前”。全班同学自由选取一个镜头进行练笔。情节描述生动形象,语言表达自然精彩,同龄人的心声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可喜的是使陆前同学通过换位思考,从对爷爷的厌烦转变到感恩的情感变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他以此为内容写的《错爱》一文在我区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此后,我班放学时,一个少年陪着手脚不甚灵活的爷爷行进在队伍的后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事的积极效应还不止于此。余梦薇同学从妈妈近似冷漠的拒绝中重新领悟,懂得那是妈妈为了帮助自己早日学会独立,从而由心碎到心醉;陈燕同学曾经讨厌妈妈用旧毛线编织的毛衣,觉得太土,羡慕同学那件黄色的米奇牌毛衣。如今她懂得自己的毛衣珍贵无比,因为这一针一线有妈妈那“美丽的爱”;……

学生在教师的“导”中,在自己的“评”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明白写作的规律。一点,一滴,在修改习作中修正自身模糊的思想,体会什么值得写,该怎样写;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告诉我,作文批改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而是本次作文高潮来临时的前奏。而这“高潮”就是作文讲评,也是下次作文的开启环节。一次成功的作文讲评课后,学生会对老师已经批好的作文细细地读,认真地改。因为他要把文章改得更好。他会不断地阅读,希望积累更多的好词妙句,获得更多的写作技巧,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他会迫切地期待下一次作文,期待写出更精彩的文章,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赞赏。那样的作文讲评课,能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畏惧心理,激发写作的兴趣,成为写作训练的及时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