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周久璘 走进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3/3/28 11:08:18

 

走进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走进新课程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个性化,选择性,多样化与国际化,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与对话。显然,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条件,新课程呼唤教师的专业发展。
1.新课程的个性化、多样性和选择性特点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课程通常具有统一性、确定性与精确性等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是教教科书,教师的教学必须固守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不敢雷池一步,教师的教学因此而失去了独立性与创造性。
  新课程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三个层次,即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以“模块”为基本单位组织课程,而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开放性和选择性。从学习内容看,有必修的模块,还有自选的模块,这体现了课程的个性化,个性化的课程反映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对课程的要求。
  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多样性为基础,新课程设置了以必修系列,选修系列和校本选修系列为基本形态的,既具有共性要求又体现个性选择的模块体系。这种个性化、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模块体系给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进行课程选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可能。
  个性化、多样性与选择性的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创造了条件,教师不再为教科书而教,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这种“教”从前向后的移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特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创造性使用教科书,而不唯教科书。教师必须具备收集、整理、开发和重组教学资源的能力,这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机遇。
2.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课程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新课程则倡导,课堂要成为教师与学生分享权力的场所,学生应该具有言语权、提问权、参与权等。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探究、自主和合作。探究的本质是人的主体精神,自主的核心是自我独立意识,合作则是现代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本前提。教学是一个过程,过程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程序,以保证课堂教学场景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封闭是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预设与封闭,而忽视了生成和开放,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因而,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与智慧的挑战存在明显的不足,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现象必须改变。新课程要求课堂具有预设与生成的高度统一,具有稳定性与开放性的高度统一。预设是前提,生成是结果,这种生成必须是动态的生成,不是预设的机械再现。稳定的教学场景也是前提,稳定的教学场景下的开放才能搞“活”课堂,只有在稳定的教学场景下的开放,师生的智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必须看到,在实施新课程时,预设的重要性丝毫没有降低,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充满了许多未知的东西,否则何以学生探究?显然,新课程需要更高要求的预设,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需要教师具有更多的教学智慧。因此,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落脚点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其课程目标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即从单维的课程目标转变为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的课程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是“三张皮”。前两维目标通常具有显性的特征,而后一维目标则具有隐性的特征。
  情感是什么?情感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是什么?态度不仅是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是什么?不仅是个人的价值,更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是科学价值,还是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是人类的价值,还是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三维目标如何实现与落实?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情感与态度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东西,价值观属于哲学范畴的东西,她们在哪里?她们隐含在教科书中。她们也来自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教师的个人魄力和修养,来自于教师的精神引领和人生态度,来自于教师设计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来自于教师对学科专业的深刻感悟。这些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向。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终生学习的具体体现
  1995年,欧盟首先发表了题为《教与学——向学习社会迈进》的教育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未来社会是学习社会,投资于知识的社会,是个人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的社会。在未来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积累的知识水平。“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生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终生学习的体系下,教师承担着什么样的作用?教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才质量提高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可以这样说,没有终生学习能力的教师很难培养出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学生,没有教师专业的卓越发展就不可能培养出卓越发展的学生。终生学习是终生教育的本质,教师终生学习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终生教育的体系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其主要是:
——教师是创造性的知识传授者。终生学习体系需要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成为丰富学生智慧的引领者。
——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培养者,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还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情感、品德、情操、身体、心理和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人格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创造性的人格。
——教师应该是终生学习的典范。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必须持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更新自己的理念,提升自己的素质。
以上变化是终生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课题,实现这些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教师的专业追求和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教师的专业性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以为,概括起来说,教师的专业性以下四个方面构成:即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
  1.教师的专业品质
  教师的专业品质首先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树立促进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
  教师的专业品质还包括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的差异是客观的,教育必须针对个体的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
  教师的专业品质还反映为教师对教师专业的理解,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即学生观)等。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的第一智慧。
  2.教师的专业知识
  有人将教师的专业知识概括为双专业性知识,即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与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这两种知识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性知识加以整合。
  从新课程的角度看,教师的双专业性知识都必须得到更新与优化。模块中的一些知识内容是现在的教师不太熟悉的东西,或者是虽熟悉但从来没有教过的东西。教师如何“居高临下”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如何“高屋建瓴”地帮助学生建构这些知识,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基本条件。
  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策略加以落实与具体化,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对话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这就属于条件性专业知识的范畴,对此,我们很多教师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新教师是这样,中老年教师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不解决实施新课程所必备的条件性专业知识的问题,即使解决了本体性的知识问题。我们还是会 “涛声依旧”,新课程的实施将可能成为空话。
  3.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综合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和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里?主要不是本体性专业知识的差异,也不是条件性知识的差异,而主要是专业能力的差异。
  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弱当然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专业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密切相关,然而,更重要的是,与他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跌打滚爬的有效积累程度相关,这种积累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是非常富有个性化的知识,这种知识体现了教师创造性的专业劳动。所以说,教师的专业性知识通过实践性的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4.教师的专业智慧
  所谓教师的专业智慧,就是教师的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综合的产物,是教师教育经验积累升华的结晶,是最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内涵。
  如果说,专业能力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那么,专业智慧更是教师个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异的主要表现。专业智慧不是别人教出来的,专业智慧是不能传授的,专业智慧只能来自于教师本人对专业活动的自主性总结与长期不懈的感悟。积累、提练、感悟、升华是教师专业智慧发展的基本程式。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1.对教育本身的理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标
  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劳厄对教育的理解虽有偏颇,但很深刻,值得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值得我们对过去及现在的教育进行反思和追问。
  还有人认为“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是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这是对教育深刻而全面的解说。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和认识教育,那么,我们就会确立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就应该努力追求这样的教育,实践这样的教育。
  2.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有人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创造力的培养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如果这样理解教师这一角色,那么,我们就可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只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才能够有真正的专业发展。
  教师要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不可分离。教书是载体,育人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绝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专业知识的发展,更不能只理解为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能力、专业品质、专业智慧与专业知识的发展一样也不能少,专业能力与专业智慧的发展更为重要。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多塔戈也说过:“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
  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点火者”,而不是成为一名“灌水者”。确定这样的专业定位来自于我们的专业品质,而能否真正成为一个“点火者”,则取决我们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智慧。我们所承担的教育使命要求我们,点燃学生大脑这个“火把”——点燃学生“认识自我”这把火,点燃学生“规划自我”这把火,点燃学生“发现问题”这把火,点燃学生“科学思维”这把火点燃学生“探究体验”这把火,点燃学生“学会学习”这把火,点燃学生“学会合作”这把火……。我们还要努力让这些“火把”燃烧于学生生命的全部历程。
我们需要对自己追问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是灌输得多,还是点火多?我们也需要研究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学生点火?对学生进行“点火”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3.具有批判性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是我们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过:如果你每个月给自己一次反思的机会,那么,一年你就可以有12次反思的机会;如果每周反思一次,一年你就有52次反思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每天反思的人,那么你的经验就比每年反思一次多了三百多倍。
  另一位学者曾经这样描述过教师成长的过程:成长 = 经验+反思。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需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反思中积累,在反思中提炼,在反思中升华,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才能日趋完善,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一个教师能否获得明显的专业发展,是否具有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一条重要的判据。
  反思意味着提高。因为善于反思的人会具有自我否定的品质,自我否定的目的是自我提高,善于反思的人一定是追求完美的人,是永不满足的人,永不满足才会有持续的提高与发展。
  反思意味着智慧。反思的核心是“思”,是思考,思考是什么?思考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目标是事物的本质,思考是指人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运用的智慧,这种智慧也是在不停地发展的,而它所追随的正是人类前进的脚步。
  反思意味着超越。因为它是人们对已经思考过的东西的重新思考,所以反思比一般的思考更高级。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每一次训练,我们需要反思来自于学生的第一次教学反馈,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每一次教育活动。我们提倡反思后记录你的“教学点滴”,我们提倡反思后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我们提倡反思后撰写有感而发、富有创见的教学论文。如果反思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我们的专业必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风格、有特色的优秀的教师。
  4.在读书中发展我们的专业素质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使命决定了,读书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责任。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教师练好“内功”基本途径之一,是教师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所必须的积累。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沟通;通过读书,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局限、无知;通过读书,我们的精神世界会得到不断的充实,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通过读书,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会得到滋润,教育良知的火把会得到点燃;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教育科学的前沿与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通过读书,我们那些来自于实践的经验会得到升华;通过读书,我们必将从书中获得教育所需要的智慧和灵感。
  我们需要读好书,读学科专业书,读教育理论书等,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我们也需要读一些“杂”书,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来培养我们的德性;我们还需要读一些短、平、快的书刊,如学科专业刊物与教育类专业刊物,来获取我们所必须增长的教学技能、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来填补我们专业知识的不足。
  毫无疑问,当我们将读书作为一种时尚,当我们将读书当作一种习惯,当我们将读书融会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把那些文化经典当作自己生命的山谷,当我们与学生一起在书的光辉下茁壮成长的时候,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就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教育就会涣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5.在教学艺术的追求中发展我们的专业素养
  教学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教学也是一门专门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专门的科学,追求的是“真”;教学是一门专门的艺术,追求的是“美”。
  人类需要“真”,也需要“美”,当然,人类还需要“善”。教育也当如此,这才是对教育真谛的追求。
  将教学视为一门专门的艺术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在灯火爛珊处”的一种境界。将教学视为一门艺术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追求与终身的梦想。
  如果我们把学科教学看成是一门精湛的艺术,那么,就必须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学科教学,就要跳出学科的圈子看待学科教学,就必须从文化传承的高度来认识学科教学。任何学科首先是一种文化,其次才是一门科学知识。有人说,教师的工作绝不仅仅是进行单向的科学知识的传递,而是在实现着素质的提升,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人格的完善。还有人说,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物理教学,只有从文化的高度看待教学艺术,我们教师的生命才真正有意义。只有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学科教学,才会从艺术的高度去探索学科教学。
  如果我们把学科教学看成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就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与意志,还要认识到驾驭与精通这门艺术非一日之功,就需要持之以恒,就需要注重积累,就需要注重感悟,就需要用心教书,用心去反思教书。
  如果我们把学科教学看成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就需要钻研现代教学论与现代课程论,就要了解与分析国内外各种教学艺术流派,去粗取精,汲取精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我以为,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将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艺术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奋斗目标,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8期,“教师职业的专业素养要求”;
2.《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3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
4.《福建教育》2005年第3期,“迎着书籍的光辉成长”;
5.《物理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