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

2013/8/28 1:04:35

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原因在于:其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健康”的概念外延已由过去的生理健康扩展到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地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还包括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其二,在社会转型期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以及各种文化的碰撞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变异等,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障得、心态危机、心理疾病的出现。尤其是商尝官尝情尝考场上的得失、输赢、盈亏、荣辱、浮沉、顺逆、爱恨等等,都会反映或折射到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灵里。青少年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心理障碍、心态危机甚至导致心理疾玻其三,当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升学、学习、家庭等压力,加上学习挫折、经济能力攀比所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以及青春期心理躁动等等,很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态危机和心理疾患。据我们的调查,23.6%的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心因性问题。全国部分省市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和全国128所高等院校的统计材料也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15~30%之间。可见,转型期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转型朔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因性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失调、人格障碍及焦虑、孤僻、自卑、依赖、回避、退化、攻击、幻想、神经衰弱等;心态危机,主要表现为厌学症和冷漠化(包括对人生、社会、他人、生活等漠不关心)、物欲化、庸俗化的待人处世态度,以及躁动型、感觉型、缺乏理智的行为方式;心理疾病常见的有早期抑郁性精神并早期精神分裂症、神经质、焦虑症、多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性变态等。其中以心理障碍最为普遍。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文化影响的原因,如社交困难、环境不适应往往是因为自我封闭、被动的传统心态和生活方式造成的;有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方面的原因,如心态危机中的“几种表现,可以从社会变迁中找到其客观根源;有来自学校、家庭方面的原因,如厌学症、焦虑等往往源于学校过重的学习负担、过于枯燥的校园生活和家长过高的期望;当然也有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原因,如挫折承受力差、心理承受力弱、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不强等,常是造成焦虑、退化、躁动、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们的调查,总体上说,转型期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如下两个:第一,由于各种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和渲泄,长期积聚而处于焦虑和心理失调状态,于是很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障碍、心态危机和心理疾患。第二,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依赖性过强,独立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自我调节与平衡能力尤其是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等,是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种种心理问题,妨碍了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可见,转型期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态危机的调适,心理疾病的治疗,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保健工作,是当代青少年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任务责无傍贷地落到了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肩上。然而,这对学校德育来说却是个难题。其一,心理障碍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辅导等,对传统和现有的学校德育结构、运行机制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和教育方式,需要建立相应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评价体系等等。然而,尽管德育兼容性极大,但也须有一个适应过程。其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卫生保舰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而这些在现有的德育工作队伍中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其三,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种手段和补充,而且是当代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全人格素质的基本要求,而这则是德育所无法涵括的。

尽管困难重重,德育仍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当前亟待做好的工作有:(一)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借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克服心态危机和矫治心理疾病,促使他门身心健康发展。(二)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膛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评估体系,尽快使心理健康教育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三)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人员、师资应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开展试验,探讨具有学校特色的,与学校德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有机、科学、合理地结合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子。